這是東野相當早奇的作品,日本1992出版,台灣為1996年。最前面甚至有山莊平面圖!早期很多本都有山莊平面圖、密室門窗圖等說明圖示,不過最近就沒有再用那種空間上的詭計了。

一群演員被聚集到山莊,指定他們要在「暴風雪山莊」的設定下行動,以便日後編成劇本。接連發生的「殺人事件」到底是外部設定還是內部成員所為?是戲劇還是真的死人?劇情屬於「劇中劇」,雖然不是很新穎,但這種設定不管幾次我都買單!

文體分為俗稱「神視點」的第三人稱,以及偵探角色「久我和幸的獨白」,交互穿插,但時間軸是一直線往前推進的,並沒有回頭補述。只是「獨白」的部份描述了偵探角色的想法、猜測,也順道補足小說中的人際關係。由於讀者透過「神視點」直接看到殺人場景,而劇中人卻只看到寫著現場狀況的紙條。所以一開始只有讀者會緊張,劇中人還是沒事人般的歡樂。直到後半段大家逐漸開始懷疑…

如果小說讀夠多,口味重,又不是像我對東野這麼壓力扣米,大概會覺得這本有點無趣吧。不過推薦給喜歡金田一少年、亞森羅蘋、福爾摩斯或其他古典推理的青少年朋友應該很不錯。

(以下結局洩漏)

這本依然有東野風的雙重謎底回馬槍。

第一次閱讀時我看不大懂,感覺好像跳了一個時空,最後的「我」是誰呢?場景在哪呢?後來寫這篇文章,我就懂了。如同上面所寫,這篇小說除了「劇中劇」之外,最大特點應該就是分成兩個視點吧!一般這種穿插方式要嘛兩邊各演一齣戲,要嘛就是兇手的行兇自述。但東野竟然選擇以偵探視點做第一人稱?一般正統推理小說,為了讓讀者有同樣多的線索進行推理,偵探視點通常都是最完善,描述最多信息的視點,也最接近所謂「神視點」。為什麼刻意分成兩個角度描寫,卻又選這麼相似的角度呢?當然,最後結局部份說明,「神」似乎就代表了雅美視點,所以只有休息室、遊戲間的所發生的事情有辦法描述人物對白以外的舉動。而之外的故事就必須由另一個角度去補足。但「久我獨白」並不是只為「神視點」了而存在,也強調他是主導。最後一幕的「我」還是「久我合幸」,場景還是在山莊,這是以久我為主導,大家排演出來的一齣戲

呼~真是好複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帕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