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家庭,以及家裡蹲回歸社會的故事。因為很單純,所以會洩漏一些劇情吧。

我有當過一陣子NEET(啃老族),也兼家裡蹲(繭居族),雖然並沒有特別恐懼與人交際,但從來也沒有擅長過,只是因為想自己做的事太多,不知不覺就沒有空跟人來往了…這麼說來,從學生時代就過著類似的生活呢。

不過我並不只是因為有家裡蹲才看這本書的。

大概是因為自己沒有感受到「家人間的愛情」吧?我一直對親情感到噁心反感,不過就是「付錢的就是大爺」的佔有慾和控制慾…我不想讓自己變成那種噁心的樣子,所以離家了。(然後他媽的想叫我在另一個地方再來一遍?我可以拿鈔票打他臉嗎?)

最後家族》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普遍(是嗎?)的家庭,最後終於成為家庭的故事。

主軸似乎是環繞著家裡蹲的哥哥漸漸走出來的過程。本來,在爸爸的堅持下,大家每天無論等到多晚都一起吃晚餐。「這樣才像一家人」爸爸是這麼想,但女兒卻早早發現這種強迫扮演根本無法增進彼此的關係。後來哥哥成為日夜顛倒連房門都不出的繭居族,破壞了這個表象。

本書採日記方式書寫,同一天,同樣的事件,會來回從家庭主婦的媽媽、中年危機的老爸、家裡蹲的哥哥、高中快畢業的妹妹四個人的角度描述,因為重複性很高,可能會讀得有點煩,但卻清楚的描寫了每個人的內心轉折。

明明是喜歡「和樂融融 」所以才堅持大家要一起吃飯的,但其實每個人都對維持這個慣例感到壓力;明明是相處的時間,但每個人都不敢把心裡的事講出來;明明每個人都想要前進,卻不敢改變。

封底的文案寫著「唯有放掉家人彼此的羈絆,才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我本來以為,是「狠下心掙脫束縛,才能得到自我」這種得失取捨,可是不是喔。

直到哥哥走出來,妹妹出外求學,家都沒了之後,家人才像家人。

直到沒關係了,才能建立起真正的關係啊。

 

卸下自以為的責任,才能看到彼此之間,真正的關心。

 

 

※我是看到人行道的〈《最後家族》:所謂的家人啊〉才去找書來看的。

※這本書翻譯挺糟的,鄭納無先生,你好歹寫過這麼多本書,國文能不能加強一點啊,這不是中文不是中文啊!

延伸閱讀:《糖果子彈》也是有著家裡蹲的哥哥和準備要出社會妹妹,家裡蹲依然不是主軸,而一向恐懼社交的家裡蹲,也都因為關心他人而走出家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帕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