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天就逛完了!也沒有在會場內買東西!感覺新一代已經不能帶給我什麼了…也許以後就不一定會去看了。並不是說水準下降,嗯…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嗎?!現在年輕學子的設計跟我喜歡的設計已經完全不同了。而我並不認為我所喜歡、堅持的那種路線沒有市場。所以覺得在這裡也開始學不到東西了,以後要來看展也是會改成瞭解市場的心態吧?

其中主要是技術進步的關係。除了復興美工所展示的部份油畫,會場內幾乎所有作品都有用到數位技術製作,而本身沒有實體的作品(影片、遊戲等)所佔比例也一直上升。這部份的作品比較不吸引我,所有存在於螢幕內的作品我都會略過只看擺設,因為我就是喜歡摸得到,可以把玩的東西。因此這場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花時間,還可以花一兩個小時吃午餐。不過我不覺得我的品味、技術落後跟不上時代,就像電玩再怎麼進步、實體玩具也不會被淘汰(雖然有可能整合)那是不同的體驗、不同的市場。就算現在年輕人都只想開西式的糕餅咖啡店,也不表示他們不會想吃乾拌麵,可能只是不喜歡煮麵而已。我覺得大家可以不用因為一個追求新潮的展覽就斷定市場趨勢。

我自己逛偏好工設、商設、包裝設計、產品開發、品牌形象的科系與作品。十幾年來我最喜歡看的就是工設。因為工設系做的是產品不是作品,就是要拿來用的東西,非常生活化,而且常常可以看到「真的會想買」的東西。至於空間設計、電玩、影片我只會看看大綱、擺飾(美術風格),並不會真正去看作品本身的內容。最不喜歡的是電玩,很難看到比市面上的遊戲還有趣的東西。動畫還好,因為那偏向藝術,基於傳達的使命或製造體驗的意念而製作,跟商業作品無法比較。

去年還沒有這麼大的感觸,雖然今年跟去年的展示差異並不是天地大,但很明顯感覺到跟十年前差很多。整體上趨勢有些變化:

工設

★工設作品基本分幾類:A現有技術就能完成的產品,現場展示的樣品為真實大小,已具有該有的功能(如造型餐具、造型椅子…)、B作者假想現有技術可完成的產品,現場模型為縮小版,或只具備部份功能(加了音響的浴室或床、有導航功能的載具…)、C概念性作品,作者假想現在或將來可能有不知道什麼技術可以達成,現場模型僅展示造型(如廚餘分解、全自動烹調、任意門…)

我最欣賞的是A類,其中後兩者BC都有危險,因為沒有真的做出來,所以該設計可能是「做不出來的」,比如輕巧型折疊推車,號稱載重50公斤,但因為沒有用真實材料做出真實大小,所以不知道關節設計是否真的能承受重量,也無從修正設計。或是打電話連線到冰箱,冰箱就可以透過網路自動下載滷肉飯之類變蠅人概念設計。

有些作者不瞭解機械技術構造,只是在紙上打打嘴砲模型又只做空殼,就會出現一些啼笑皆非的作品。比如今年有一組空氣清淨烘碗機,模型只有用壓克力跟燈,特色在於不用取出集水槽,積水會集中過濾然後(聽不懂忘記了)萃取出氧直接噴入空氣中。就算不提為什麼增加氧氣比例居家空氣就會比較清新,剩下的氫上哪去?

★C類虛擬科技概念產品今年幾乎沒有想當年流行過一陣子在任何東西上貼一張介面圖稱為螢幕,宣稱內部有微電腦,可以透過語音、腦波、各種感應控制,還能取得使用者習慣、分析後做提醒,也會自動上網更新資料庫。

有些東西有生產技術後反而就不流行沒人想要了,像是小時候小百科裡講的手錶型電視(電腦),這東西在2000年之前真的上市了!可是絲毫沒有引起流行。像以前新一代展流行過下班途中用手機跟廚房連線,先把要退冰的要加熱的都處理好,回家馬上可以下鍋或馬上可以吃了之類數位家庭家電。但現在大家都想說直接打電話給麥當勞或必勝客叫份獨享餐就好了不是一樣輕鬆?

★而工設十幾年來每年都有人做車、造型餐具、功能性結構廚具、清掃用具、椅子、浴室、嬰幼兒用品

其中我覺得一直以來每個作品都很好的是垃圾桶,各種更方便打包、不想倒垃圾可以增加體積的設計,也許是因為完全由生活體驗而來,是設計者自己想要才設計的家具。今年還有看到兩組很棒的掃把+畚斗,而且都是現有技術可以直接開模量產的東西。

最差的是功能性廚具。很多人都說要輕巧、乾淨、無煙,在餐桌上就能烹調,也方便帶出去露營野餐,但並沒有做好清潔、排油煙、耐高溫的設計。

★今年沒有人做掛在牆上的東西,無論掛勾、壁燈、壁花、在牆上增加收納空間的作品都沒有!!

★提醒老人家定時吃藥的東西(通常設定會加上藥物查詢功能)今年竟然只有兩件!

多媒

★電玩大幅增加,而且也有做出成品了。早期都是展示設定為主,螢幕內只有PV、DEMO影片(模擬),或是只有做出主介面+一個關卡。現在技術進步,已經都會做出「可以玩」的作品了。

★電玩技術進步,貼圖、畫面都是可以上市的水準。

★相對的,今年沒有什麼新奇的題材。當年我們因為技術不足,為了在有限的技術創新,只好在題材方面下功夫,偏向新奇的小品。也許是因為技術進步到好像可以做出一般遊戲了,所以題材取向也都是很一般的機械、奇幻、角色扮演。

★網站徹底消失!沒有人做網站!

也沒有人做FLASH或任何「互動式光碟」了

完全沒有人做幼教

以前我們會做幼教,可能是基於品味沒長大,想做可愛的東西。或是想把一些生活體驗轉換成數位媒材,所以冠上幼教的名義,反過來說是讓兒童透過這項作品模擬學習那些生活體驗。或是因為迎合老師喜好放入教育意義。其實這種東西並不是很有市場,只是做爽而已。

影片中,真人實拍的比例變少了。有一年爆多,好像是前兩三年?真人實拍有省力的優點,但題材有所侷限,在成本限制下往往只能拍出現代社會的現實畫面,無法像動畫般可以做出超現實場景。所以為了達到同樣的衝擊性或話題性,幾乎都是在探討社會問題,有點灰暗。

2D動畫比例上升,而且「動畫」技術變好了,大部分動作都做的頗流暢,但其實這是要有很強的繪畫底子才辦得到,軟體工具能改善的有限。

商設

★網站徹底消失!沒有人做網站!往年如果是自創品牌的作品,都會放螢幕展示網站或產品介紹,今年完全消失了。

★最最古早,二十年前流行的包裝設計/自創品牌現在還是很多人做

★很多人做台灣水果推廣。(或水果糖)

★很妙的是,那種「五六年級同學會」懷舊、復古、紙張受潮發黃長斑皺摺、圖樣寫實、特效粗糙的風格,仿花露水、仿王子麵還是有人做。賣水果糖的也有,賣童玩的也有。但今年畢業的設計生,小學時應該連車票亭都拆了,成長期應該也是吃科學麵而不是王子麵,玩風火輪小汽車而不是竹蜻蜓(連我都要去奶奶家才玩得到了)

★以注音符號為主題的也是都還有。

★視傳好像幾乎消失、分散到各組去了。往年那種沒有產品,只做平面海報、文宣來推廣理念的作品幾乎沒有。

環保、綠化依然不滅。但以「再這樣下去北極熊就沒有家」之類負面方式切入的作品幾乎沒有,這幾年都是桌上小盆栽、再生、重複使用為主題。

五樓圖比典藏咖啡的景觀不錯,桌椅舒適。美式早餐還不錯吃,超豐盛150元。麵包有五片吃得好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帕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