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日版封面
(台版拍得很像)
《贖罪》日版封面

很多人都說湊佳苗第二本《贖罪》沒有第一本《告白》好看,

這篇想討論劇情,所以還沒有讀過的人可以離開了。

兩本書都是從一場犯罪開始。然後,陸續透漏這場犯罪的前因後果。

兩場犯罪的原因都是基於對某人的不滿,報復加發洩,但後續反應很不一樣。

告白》的最初犯罪是描述兩個一事無成又對此不滿的中二病,為了向母親證實自己的價值而聯手殺了老師的四歲女兒。望子成龍的壓力應該是世代共同的經歷吧,很多蠢蛋真的相信什麼碳經過高壓就會變鑽石的勵志文章呢,你知道鑽石為什麼昂貴嗎?不是因為它硬是因為它稀少啊!大部分的碳都成不了鑽,你願意犧牲多少個兒女去成就一個成龍成鳳的呢?兩千個會不會太少?

這兩個少年就是所謂的失敗作,嗯,其實我也是所謂的失敗作,但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承認兒女養成失敗其實是因為自己太愚蠢不清處自己和兒女的能耐,大部分父母都豬油蒙了心,怪環境、怪孩子、怪天怪地卻拒絕承認影響力最深的是自己。知道自己不優秀、不特別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認清狀況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前往到得了的方向。

而森口悠子老師做的就是這個「開始」。她毫不留情的一再告知兩位少年:因為你們失敗,所以才依靠這項犯罪;因為你們失敗,所以這項犯罪過程其實不如預期順利;因為你們失敗,這項犯罪行為完全不能達到你們的目的,而雖然你們是連這些都無法參透的失敗者,還是要承受你們造成的惡果喔~

當然光是這樣斥責沒有指出正確的方向,對兩位學生還是不夠,不過那又如何呢?反正她已經決定辭職不再當老師了啊。

我很喜歡森口老師的教育觀。如果老師只在乎「特別的學生」,只鼓勵特別優秀、只關心特別偏差,那剩的多數活該被忽略嗎?所以她特別鼓勵中上的學生。中上程度的人是讚美起來最有成效的一群,因為優秀的早就知道自己很優秀了,稱讚也不會造成影響;而程度不足的人,也不會相信自己有哪裡優秀;只有隱約覺得自己不錯又不敢肯定的人,能受到讚美所帶來的激勵。森口老師認為:相較於相較於不需要努力的天才,以及絲毫不努力的蠢材,一直都循規蹈矩的人絕對比較偉大。對替大家服務班長也給予鼓勵肯定她的辛勞。不過,也由於她不願重視問題學生,所以才遭到報復。

再來,就是一連串的「制裁」。森口老師透過各種手段,使得兩位少年感到恐懼、被鄙視、被排擠、引發罪惡感、自卑感,受盡心裡壓力……顯然並沒有想導正他們。這個部份,想必大家都看得很痛快吧?大家都喜歡看因果報應。我認為,認清真正的因果關聯,有助於學習為自己負責,也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面臨選擇時有多麼自由愉快。

我比較喜歡這篇故事的原因,就是因為因果關係牽連很明確,環環相扣。會讓人去思考「怎樣才能有好結果」「到底是哪個步驟錯了呢」相對之下,《贖罪》的劇情就比較沒有那麼緊密,讀起來的感覺就是「也有這樣的故事」、每個步驟都錯了吧其實。

贖罪》的最初犯罪,是某男以為自己劈腿的情人之一害死另一個又嫁別人,所以姦殺她十歲的女兒報復,卻不知道那是自己的骨肉。做事不知輕重的死小鬼無法體會生命的重量也就罷了,有遠大理想的老師有必要為情殺害小孩嗎?與其這樣不清不楚,不如就當作一般的無差別姦殺案放掉算了。

而女兒被殺害找不到兇手的媽媽遷怒於女兒的四位同學,因為她們看過兇手卻說不記得長相,四位小女孩就這樣遭受恐懼、自責、自卑、孤獨的長大然後分離,然後,分別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而弄死人。

遭受恐懼的紗英,壓抑發育,沒有跟男人交往過的她嫁給個性冷僻偏激的性癖異常者,在丈夫強暴她時為了保護自己錯手打死丈夫。
遭受自責的真紀,更加鍛鍊自己,為補償而回到校園當了小學老師,在歹徒持刀闖進學校泳池時為了保護被刀砍傷的學生而溺死歹徒。
遭受自卑的晶子,不敢和人接觸,繭居在家,在目擊哥哥強暴姪女時為了保護女孩勒死哥哥。
遭受孤獨的由佳,為尋求關注和慰藉愛上了警察,後來懷了警察姊夫的孩子,在姊夫想要抹煞孩子時為了保護腹中的孩子而推姊夫下樓。

我在讀的時候就覺得,如果是短篇少女漫畫,也許我會覺得不錯吧?但這樣看就沒感覺…也許自述的方式反而不那麼容易描寫感情?

說起來,就算小時候身邊沒有發生姦殺案,這四個小女孩仍然有可能在偏差的環境長大(不過這社會又有誰不是呢)造成有點偏差的個性。不過,就算這四個人沒有過往陰霾,個性一般,長大碰到那些事件仍然可能這樣處理。

試想,如果是你,小時候沒有見識過姦殺案,如此長大的你,在被強暴/遇到歹徒要挾持小孩/看到小孩被強暴/有人想推你下樓時,是否會為了保護孩子或自己而傷害對方?

既然結局這麼容易認同,那前面的鋪陳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帕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